聊微信更快捷
線路布置的核心目標是:安全、整潔、易維護、電磁兼容。
安全第一:
強弱電分離:這是重要的原則。交流動力電(220V)線路必須與直流弱電(如網線、音頻線、視頻線、信號線)嚴格分開布設。平行間距至少保持20-30厘米,若必須交叉,應呈90°垂直交叉。
線徑匹配:根據設備功耗計算總電流,選擇合適的電線截面積(線徑),并留有余量(通常增加20%-30%),防止過載發熱。
可靠接地:操作臺金屬框架、設備外殼必須良好接地,防止漏電危險,并減少干擾。
保護措施:所有電線必須使用阻燃材料(如PVC線槽、波紋管)。在線路中合理設置空氣開關、漏電保護器。
模塊化與可維護性:
功能分區:將操作臺內部空間劃分為不同的功能區,如“強電區”、“弱電配線區”、“主機安裝區”等。
標準化接口:使用標準的接插件,如航空插頭、模塊化電源插座、網絡配線架、音頻接口板等。這樣在更換設備或移動操作臺時,可以快速拔插。
預留空間與通道:為線纜的彎曲、匯聚和未來升級預留足夠空間。線纜彎曲半徑不能過小(通常大于線徑的5倍)。
整潔與電磁兼容:
線纜管理附件:充分利用扎帶、理線環、魔術貼、線槽、繞線管等工具,將線纜捆扎整齊,固定牢靠。
分類捆扎:在同一路徑的線纜,按類型(如電源、視頻、網絡)分別捆扎,避免所有線纜混成一團。
屏蔽與接地:對于敏感的音頻、視頻信號線,務必使用雙層屏蔽線,并將屏蔽層單端有效接地,以抑制電磁干擾。
規劃:列出所有設備,確定其位置、功耗、接口類型。繪制布線示意圖。
路徑設計:設計從設備到電源、到中央控制單元(如電腦)的線纜路徑。盡量采用“星形”或“樹形”結構,避免“菊花鏈”。
安裝基礎設施:先安裝好線槽、線架、插座排、接地銅排等。
先布放,后連接:先布放所有線纜,但先不連接設備。將所有線纜按設計路徑放入線槽并初步固定。
綁扎與標記:使用扎帶或魔術貼進行綁扎,做到橫平豎直。關鍵的一步:在每一根線纜的兩端使用線號標簽進行清晰、永久地標記(如“主顯示器電源”、“工位1網線”)。
連接與測試:連接所有設備,通電測試功能,并整理多余線纜。
通風設計的核心目標是:有效散熱、防塵降噪、氣流順暢。
風道設計:
明確流向:建立明確的、單向的冷卻氣流路徑。實踐是 “前進后出,下進上出” 。因為熱空氣密度小,會自然上升。
冷熱隔離:盡可能將發熱部件(如電源、主機)與對溫度敏感的部件(如精密儀器、硬盤陣列)隔離開,或讓氣流先經過敏感部件,再經過發熱部件。
進出風平衡:
進風口和出風口的有效面積應大致相當,或進風口略大于出風口,以保證氣流順暢,避免形成負壓或正壓死角。
風扇的“進風量”和“排風量”也需要平衡。
防塵與降噪:
防塵網:在所有進風口處安裝可拆卸清洗的防塵網(尼龍或金屬材質)。
正壓設計:使操作臺內部氣壓略高于外部,灰塵就不易從縫隙被吸入。這需要進風風量略大于排風風量。
風扇選擇:優先選擇大尺寸、低轉速的靜音風扇,在同等風量下,比小尺寸高轉速風扇噪音小得多。
減震措施:風扇與箱體連接處使用橡膠減震墊,減少共振噪音。
一個優秀的設計,應該是 “打開側板,線纜整齊劃一,一目了然;關上側板,設備安靜涼爽,穩定運行” 。
咨詢熱線
150013699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