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揮中心控制臺成品是如何做出來的
作者:
編輯:
來源:
發布日期: 2025.10.20
信息摘要:
第一階段:需求分析與規劃需求調研:用戶與使命:誰使用?是指揮交通、電力調度、應急管理?不同的使命決定不同的設計和功能。工作流程:操作員如何協…
第一階段:需求分析與規劃
-
需求調研:
-
用戶與使命: 誰使用?是指揮交通、電力調度、應急管理?不同的使命決定不同的設計和功能。
-
工作流程: 操作員如何協作?信息如何流轉?這決定了控制臺的布局和屏幕配置。
-
設備清單: 需要集成哪些設備?如:多少個顯示器、工作站主機、鍵盤鼠標、電話、對講系統、控制面板等。必須明確設備型號、尺寸和接口。
-
環境因素: 控制室的光照條件、空間尺寸、供電和網絡接口、空調位置等。
-
概念設計:
第二階段:詳細設計與工程開發
將概念轉化為可執行的、精確的工程技術圖紙。
-
結構設計:
-
3D建模: 使用SolidWorks、AutoCAD等軟件進行精密三維建模。
-
機械結構: 設計框架、承重結構、支架、通風散熱系統、線纜管理通道等??紤]材料的強度、耐久性和重量。
-
人機工程學: 嚴格依據人機工程學標準,設計臺面高度、顯示器視距和角度、鍵盤傾斜度、腿部空間等,確保操作員長時間工作的舒適性。
-
模塊化設計: 現代控制臺多為模塊化設計,便于未來擴展、重組和維護。
-
電氣與線纜管理設計:
第三階段:生產制造與準備
-
材料準備:
-
加工與制造:
-
鈑金加工: 對金屬材料進行切割、沖壓、折彎、焊接和打磨。
-
表面處理: 對金屬框架進行預處理、磷化、噴塑(粉末噴涂)或電鍍,以提供美觀、耐用和防銹的表面。
-
臺面加工: 使用CNC石材雕刻機或木工機械對臺面進行精準切割、開孔(用于顯示器嵌入、線纜穿出等)和邊緣處理。
第四階段:噴涂、組裝與集成
-
噴涂與飾面:
-
預組裝與測試:
-
系統集成(核心步驟):
-
設備安裝: 將客戶指定的顯示器支架、鍵盤托盤、PDU、通風風扇等所有配件安裝到位。
-
線纜布設: 按照設計圖紙,在控制臺內部布設好所有電源線和數據線,并使用線槽、扎帶等工具進行規整、標識。
-
功能測試: 在出廠前,可能進行通電測試,確保PDU工作正常,所有接口可用。
第五階段:運輸與現場安裝
-
包裝與運輸:
-
現場安裝與調試:
-
場地準備: 確??刂剖业孛嫫秸╇姾途W絡到位。
-
組裝就位: 將控制臺模塊搬運到指定位置,并進行拼接和固定。
-
設備連接: 將客戶的工作站主機、顯示器、鍵盤鼠標等所有外設連接到已經集成在控制臺內的接口上。
-
系統聯調: 通電,與客戶的IT/AV團隊協作,調試所有硬件和軟件系統,確保大屏、工作站、通信設備等協同工作正常。
第六階段:驗收、培訓與售后服務
-
客戶驗收:
-
使用培訓:
-
售后與支持:
總結來說,一個指揮中心控制臺的誕生,是一個從“虛擬”到“現實”,從“概念”到“系統”的精密過程。它不僅僅是一件家具,而是一個量身定制的、高度集成的信息處理和人機交互環境。 其價值體現在將復雜的技術和設備,以一種高效、舒適和有序的方式呈現給操作者,使其工作效率高效。